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直以来依托专科团队与多学科协作优势,竭力为肿瘤患者提供全流程、精准化的诊治方案,最大限度提升救治效能。近日,一位腹盆腔巨大肿瘤患者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多学科协作下成功切除肿瘤,这是医院在疑难肿瘤综合诊疗方面实现的又一突破。
腹盆腔巨瘤辗转寻医 多学科联合精准施策
52岁的张女士(化名)2个月前持续腹胀,以为是胃肠不适,在外院CT检查后提示“腹盆腔内巨大囊实性肿瘤”,高度怀疑卵巢恶性肿瘤。为寻求进一步诊治,遂辗转至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外科。
接诊后妇瘤外科副主任柏家英高度重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妇瘤外科主任杨英捷迅速组织多学科联合会诊。患者增强CT显示,其肿瘤大小24.5*12.7*32.4cm,已侵犯到胃肠和肝脏,与周围脏器广泛粘连,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肿瘤体积巨大,必须通过手术拆除这颗“隐形炸弹”。
巨瘤血供丰富,手术稍有不慎则可能引发致命性出血。手术方案不仅要让肿瘤得到根治,更要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术前讨论中,多学科专家们各抒己见,从自身专业角度出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共同制定全面且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肿瘤上界靠近肝区,需精细分离血管,避免损伤患者的重要器官。” 肝胆外科副主任王兴提出。关注到肿瘤对胃体及肠道的侵犯,胃肠外科主任王泽军表示:“术中可能需要联合切除部分胃体及小肠憩室,必须做好消化道重建预案。”麻醉科、输血科严阵以待,备足血制品,积极制定术中生命支持方案,一场多学科联合切除盆腔内巨大肿瘤攻坚战正式打响。
多学科接力手术 惊心动魄6小时成功切除巨瘤
手术在杨英捷副院长统筹指导下由柏家英副主任主刀,肝胆外科、胃肠外科共同开展。开腹后,血性腹水涌出,盆腹腔内巨型肿瘤盘踞,表面血管怒张,且与周边器官紧密粘连。
分离粘连后,探查发现包块来源于大网膜,与胃体、肠管紧密粘连,手术团队果断启用“能量平台超声切割止血刀”,以毫米级精度离断血管,逐步游离肿瘤。王兴副主任精准处理肝区粘连,王泽军主任接力切除受侵胃体及小肠憩室。术中出血一度达3000ml,输血科紧急调配红细胞、血浆,麻醉团队稳守生命体征。各学科紧密配合、接力救治,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经6小时鏖战,重达10斤的肿瘤被完整切除。
术后,张女士转入ICU密切监护。医疗团队每日联合查房,调整患者的抗感染与营养支持方案;护理团队24小时监测引流液,轻柔换药,耐心疏导患者情绪。一周后,张女士顺利转回普通病房。
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是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要特色之一,“面对复杂病例,单打独斗难以取胜,只有发挥多学科协同作用,整合学科优势资源,才能更好的促进疑难病例诊治科学化、规范化,为患者争取最大生机。”杨英捷副院长表示。该手术的成功实施,进一步展现出医院在处理复杂病例方面的专业能力和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强大力量,不仅凝聚着妇瘤外科的肿瘤根治技术、肝胆外科的血管处理经验、胃肠外科的脏器重建专长,更离不开麻醉、输血、护理团队的始终坚守和对生命的护航。
(来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