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至4月27日,由贵州省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和贵州医科大学白云临床教学中心妇产科教研室主办的“2025年区域妇产科能力建设交流会”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成功召开。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党委书记赵立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附属白云医院副院长、白云临床教学中心妇产科教研室主任杨英捷主持会议,近160名省内外妇产科医护人员、专家学者及行业管理者参与,共同探讨妇产科领域的前沿技术与临床实践,为提升区域妇幼健康服务水平注入新动力。
此次交流会以“推进妇幼健康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围绕妇产科疾病诊疗的最新进展,设置了妇科微创技术、产科危急重症、肿瘤防治、生殖内分泌、盆底功能障碍等核心议题。省内外知名专家通过专题讲座与案例分享,传递了多项创新理念与技术。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邱学华教授总结矩阵射频修复技术以多靶点调控和精准修复为核心,突破传统治疗瓶颈,显著提升盆底功能障碍疗效。其微创、高效特性为患者提供新选择,助力临床诊疗规范化,推动技术普及与学科创新发展。
杨英捷教授详细解读了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多学科协作标准,规范妇科肿瘤诊疗路径,强化个体化精准治疗与全程管理,优化临床实践质量,助力提升患者生存率与预后水平。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雷后康、贵州医科大学附属乌当医院龚红怡、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梁光菊主任针对妊娠合并脓毒症、高危妊娠管理等难题,结合循证医学提出规范化诊疗流程。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乌当医院龚红怡主任针对产科危重症孕产妇抢救记录的规范化书写,梳理了流程要点与质控标准,助力提升救治效率与医疗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宋英主任就盆底疾病诊疗的开展提出构建“筛查—诊疗—随访”全周期管理模式,强化多学科协作与标准化流程,结合射频修复技术优化临床路径,实现盆底疾病精准干预与长期管理,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柏家英、周波、姚世惠等专家深度解读2024版CACA妇科肿瘤指南,强调多学科协作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管理中的重要性。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吴宜斌、叶玉花、梁宛伶等专家聚焦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治疗,强调个体化营养评估与干预对提升手术耐受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作用,系统解析妇科手术中泌尿系损伤的预防策略,提出术中精细操作与术后早期监测并重的理念,有效降低医源性损伤风险。深入分析妊娠期肛肠病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倡导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为改善母婴预后提供新思路。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蔡易伶、胡琳玲、强令、朱先云、舒艳群、段泽敏等医师从指南共识到临床实践,提出“预防—治疗—康复”闭环管理模式,并结合射频修复等新技术应用案例,为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提供更优解决方案。
会议特设护理专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护理部王顺芳副主任、冉巧君护士长、孙溢护士长、张婷婷、赵婕、黄应等护理专家结合临床实践,聚焦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心肺复苏指南更新、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等主题。分享了围手术期护理质控、根因分析法在管理中的创新应用,强调护理环节对患者康复的全程支持作用,进一步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本次交流会以高水平的学术内容、务实的议题设置及高效的组织管理,获得了参会者的一致好评,为区域妇产科能力建设树立了标杆,也为后续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杨英捷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本次会议不仅是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区域妇幼健康事业协同发展的新起点。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交流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力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提升,为保障母婴安全、实现“健康中国”目标贡献力量。
(供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
编 辑:石 磊
二 审:杜 明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