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对世界各国青少年生长发育统计材料表明,在一年四季中,孩子的发育生长速率并不是相同的,具有显著的季节性,春季长得最快,身高的生长速度是秋天的2—2.5倍,其中,长得最快的是在5月,平均能长高0.73厘米。如何抓住5月孩子生长发育月,让孩子身高能够长高?今天,我们邀请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儿科陈湘燕副主任为家长们科普。
一、哪些原因会引起孩子身材矮小?
1、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会出现身材矮小,颅内肿瘤、外伤等疾患。如果不及时治疗,其成人后最终身高仅在1.3米左右;
2、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性早熟等;
3、遗传因素(家族性矮小);
4、染色体变异、母孕期婴儿的营养不足、后天的营养不良、各种慢性疾病、骨骼发育异常等都可致矮小;
5、还有原因不明的,如体内生长激素水平正常,称之为特发性矮小。
二、身高生长决定因素是什么?
骨龄是决定身高生长的决定因素。人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龄来表示,即生活年龄(日历年龄)和生物年龄(骨龄)。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借助于骨骼在X光摄像中的特定图像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和年龄相差在一年以内,但是在疾病的影响下可以严重落后或提前。骨龄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人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身高增长空间,骨龄一旦成熟,身高也就失去了线性增长的机会。因此,骨龄是临床诊疗矮小身材必须做的检查项目。
三、家长在生活中如何管理孩子的身高?
家长要养成给孩子定期测量身高的习惯,至少每3个月给孩子量一次身高,了解孩子的生长速率;骨龄决定孩子的生长空间和潜力,但骨龄和年龄有可能存在严重偏差,建议家长每年带孩子测一次骨龄。如何准确测量身高?一天内身高的变化是晨起最高,睡前最低,一般早上要比晚上高1—2厘米,量身高要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统一测量工具、同一人测量。
四、抓住“长高季”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营养
首先,钙质要足够,如奶制品、鸡蛋、豆类等都含钙较高;其次,需要摄取充足的蛋白质,如牛奶、肉类等;另外,铁、钙、锌等营养元素也很重要,菠菜、芹菜、胡萝卜等蔬菜应多吃。如早餐,一份营养充足的早餐,应包括4类食物(谷薯类、肉蛋类、奶豆类、蔬果类)中的3类及以上。乳制品每日推荐量:婴幼儿500—700ml,学龄儿童300—500ml。
2、充足睡眠
睡眠管理的黄金法则:
时间窗口:生长激素分泌高峰为21:00—1:00及5:00—7:00,需确保儿童在22:00前进入深度睡眠。
睡眠时长:学龄前儿童10—13小时,青少年8—10小时。
睡眠剥夺(<7小时)可导致生长激素(GH)分泌减少30%以上。
儿童如果长期睡眠不足,会使身体和脑部组织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脑部组织过度疲劳后,可出现记忆力下降。也可能影响到身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出现身高生长迟缓、免疫能力下降等。
3、合适运动
运动类型:纵向运动(跳绳、篮球、游泳)通过机械应力刺激骺板软骨细胞增殖,效果优于负重运动(举重)。
运动强度与时长: 2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触发GH分泌第一峰值,40分钟达到第二峰值。 每日推荐30分钟以上户外活动,分次进行更易坚持个性化干预建议。
4、分年龄段管理
婴幼儿期:关注睡眠时长(12—16小时/天)及维生素D强化(400-800IU/日)。
学龄期:加强纵向运动,控制体重指数(BMI)在正常范围(避免肥胖相关性早熟)。
青春期:女孩10—12岁、男孩12—14岁进入突增期,需强化营养及运动。
5、心情愉悦
心情的快乐舒畅,不但可以促进营养吸收,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如可以增高生理机能的运作正常,有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等。
情绪低落或紧张容易导致孩子生长激素分泌减少,甚至造成内分泌失调。有些孩子晚上睡觉时还可能出现“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情况,始终无法进入深睡眠状态,这对生长激素的分泌会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孩子长不高。
五、临床误区
1. 误区一:过度依赖遗传潜力
遗传仅占身高因素的60%—70%,后天干预可使最终身高差异达8—15cm。
2. 误区二:盲目补钙忽视维生素D
单纯补钙吸收率不足10%,需结合维生素D及户外光照。
3. 误区三:忽视骨龄监测
骨龄提前1年可能导致成年身高减少5—7cm,建议每隔半年或1年评估1次骨龄。
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能重视立夏后孩子的成长细节,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供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
编 辑:周 岩
二 审:文 叶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