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30,当城市还在黑暗中沉睡时,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急诊科的走廊已响起急促的脚步声。护士张玉正值夜班时:"突然接诊一位胸痛患者,患者由家属扶入急诊科分诊室,张玉护士立即扶入抢救室,通知医生后,紧急心电图并急查心肌三项及生命体征,开通静脉通道,初步诊断下壁心梗,通知心内科急会诊。紧接着又来一名诉上腹痛的急诊患者,于是又一番紧张而有序抢救工作又开始。"这已是她扎根急诊科的第731个日夜。
生命赛道上的"急先锋"
在急诊科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张玉练就了"三快"绝技——病情判断快、抢救配合快、沟通处置快。2024年由120同时送入2位车祸伤患者及1位摔倒患者诉头晕头痛,意识烦躁,立即通知医生,急查颅脑CT后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大量出血,立即开通静脉通道,通知总值班及外一科医生急会诊,1名车祸伤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另一名车祸伤患者休克血压,考虑盆骨骨折,开通两条静脉通道及通知外二科急会诊,紧急急查CT仅用90秒完成3名患者预检分诊,其中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盆骨骨折病人的早期识别及下一步治疗赢得黄金时间。这种专业素养源自她坚持"三维学习法":晨交班学习最新指南、午休时复盘抢救案例、深夜整理个性化护理方案,将《急诊护理实践标准》化作肌肉记忆。
人文关怀里的"暖心灯"
"急诊护理不仅要救命,更要疗心。"急诊收留观患者特别是一些三无人员无家属陪伴生活上无家属照顾的病人,给予买饭喂饭及耐心沟通照顾生活上的需求,对于尿失禁患者给予更换尿不湿,对烦躁患者给予安全制动"。
在应对患者及家属焦虑方面,她耐心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不断提升。正如她在科室培训中所说:"我们左手托着生命,右手捧着人心。
团队协作中的"定盘星"
作为急诊护理骨干,张玉将"时间圈"品管理念融入日常。面对突发3名危重患者同时入科的紧急情况,她借鉴"三三制"原则分组抢救,通过与兄弟科室的配合如“ICU和院前急救人员”通力合作下克服提高应对突发多人抢救的工作需求实现"1医1护1患"精准对接。这种高效协作模式使抢救成功率提高18%。
在带教新人时,她将心肺复苏、除颤仪使用等20项核心技能转化为情景模拟训练并承担科室的应急预案脚本资料制作及实操指导。带教新进年轻护士小童感慨:"张老师教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对生命的敬畏"
向光而行的"追梦人"
高强度工作下,张玉仍坚持参加中华护理学会急诊专科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培训及狂犬疫苗接种专业培训,她不仅精研外伤止血包扎黄金四分钟操作规范,更将"损伤控制复苏理论"融入脊柱损伤固定及安全搬运实践,这种专业追求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持,张玉用行动证明,在生死竞速的急诊战场,追梦者的每滴汗水都在浇筑生命防线。
在急诊科的时钟上,时间以心跳计数,生命用温度丈量。张玉和她的同事们般扎根急救沃土,用专业与温情编织生命守护网。他们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化作万千个守护生命的瞬间,谱写新时代白衣天使的奉献华章。
(本报通讯员 钟蓉)
编 辑:石 磊
二 审:马春晓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