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医院
医药
党建
康养
新闻
院校
通讯
通讯
文学创作
广告
征订
科普
基层亮点

西南最低体重!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为1.6kg早产儿成功实施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作者: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年07月02日

“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句《哪吒》中的出圈台词近日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化成现实,医院成功通过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为一名1.6kg早产儿逆转生死!一举填补贵州省极低体重早产儿经导管主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TCPC)的技术空白,为西南地区实施该类手术最低体重。

“心门”未闭,1.6公斤早产宝宝命悬一线

在静谧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里,体重仅1.6千克的早产儿小安(化名)静静躺在保温箱中。

出生胎龄28+1/7周的他,因动脉导管未闭(PDA)自出生起就面临着生与死的残酷考验。

什么是动脉导管未闭(PDA)

图源:腾讯医典

动脉导管是胎儿期连接主动脉和肺动脉的一条“生命通道”,出生后本应自然闭合。但像小安这样的早产儿,这条通道却常常“关不上”,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患儿出现心力衰竭、肺出血甚至死亡。

小安体内未闭动脉导管内径将近4毫米,这个本应闭合的“生命通道”,此刻却成了他致命的“漏洞”:

肺循环超负荷:血液异常分流导致肺动脉高压,小安出现出现呼吸衰竭,呼吸机无法撤离;

心功能濒临崩溃:持续存在的肺动脉高压对小安的心功能造成了巨大影响;

全身器官缺血风险: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肾功能衰竭等致命威胁如影随形。

更人揪心的是:常规药物治疗对小安效果不佳。

生死时速:一场毫米级“心门”的精准关闭

尽快关闭这个“致命通道”,无疑是挽救小安生命的关键所在。

相较于传统开胸结扎术需开胸、深麻醉、高感染风险,经皮介入封堵术凭借通过股静脉穿刺完成,伤口不到2毫米、术后恢复快的优势,成为关闭小安“心门”的最优选择。

躺在保温箱里的患儿

然而,患儿极低的体重,细如发丝的血管,有限的手术操作空间,对医疗团队的技术、设备及麻醉管理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为保证手术的成功实施,使小安的“命运”“得以逆转。心脏中心团队联合新生儿科、麻醉科、超声科等多学科专家精准评估、仔细研讨,最终制定了手术方案。

同时,特邀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本部心内科高伟主任亲临现场,全程指导本次手术。


手术室里,麻醉科医生紧盯监护仪,屏幕上,小安未闭的动脉导管清晰可见。

在超声的引导下,介入团队屏息凝神,将导管轻柔送入。当封堵器被精准植入目标位置,小安生命的异常通道被成功“修复”,整个手术失血量不足1毫升!

术后2小时,“小安”的血氧饱和度稳定在95%以上,床旁心脏超声提示封堵器位置良好且无残余分流。

技术突破:实现贵州省先心微创治疗的历史性跨越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心脏中心派驻专家王凯主任表示,1.6公斤的早产儿PDA封堵术在国内也属高难度手术。此次手术的意义不仅在于技术创新,更在于打破了地域医疗瓶颈,让危重症患儿无需出省,在“家门口”即可获得顶尖治疗。



(本报通讯员 刘婷婷 陈林)

编  辑:石 磊

二  审:文 叶

三  审:赵 亮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领导之窗

交流与合作

投稿说明

友情链接

贵州微联盟
贵阳晚报
贵阳晚报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
版权声明
小程序
公众号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2022004291号 技术支持:贵州微联盟信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