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医院
医药
党建
康养
新闻
院校
通讯
通讯
文学创作
广告
征订
科普
基层亮点

极限挑战!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功 “拆除”腹膜后巨型瘤

作者: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年07月04日

7月2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成功实施一例直径约22cm的巨大腹膜后肿瘤手术,帮助患者彻底摆脱了致命性威胁和病痛,也为复杂性巨大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典型范例。

今年6月,57岁的患者黎先生“顶着”巨大的肚子来到了贵医附院泌尿外科就诊。早在半年前,黎先生发现自己的肚子日渐长大,却没有任何不适,起初他还以为自己是喝啤酒长胖了。但是,肚子突出,四肢纤细,让其行动不便,黎先生开始重视这“巨大”的肚子,于是开始四处求医。

就在一周前,黎先生突感腹部剧痛难忍,于是,他来到贵医附院。行相关检查后,发现患者体内肿瘤巨大,与腔静脉、右肾静脉紧密粘连,并压迫右侧肾脏、肝脏和肠道。

术前CT影像,红圈处为肿瘤。

贵医附院泌尿外科初步诊断其为腹膜后巨大肿瘤。由于腹膜后巨大肿瘤本身发病率低,黎先生肿瘤位置特殊,手术难度大,且手术风险高。鉴于患者病情复杂,泌尿外科联合麻醉、重症医学、肝胆、胃肠、影像等多科室和手术护理团队的多名专家紧急开展会诊。

经过反复论证,专家们仔细分析肿瘤与周围器官、血管等结构的关系,为患者量身定制个体化手术方案及充分的应急预案。

7月2日,贵医附院泌尿外科顾昌世主任团队凭借深厚的解剖功底和丰富的手术经验,向这颗“定时炸弹”发起“进攻”。尽管泌尿外科医生处理腹膜后肿瘤司空见惯,但真正打开患者腹腔的时候还是让他们震惊了,这个肿瘤长径达22cm,巨大的肿瘤与腹腔脏器粘连严重,且周边大血管环绕,剥离难度远超常规预期,这给手术团队带来了巨大挑战。

无影灯下,泌尿外科手术团队如同精密的仪器协同运转,配合默契。手术刀精准避开重要血管和神经丛,如同在雷区中谨慎穿行,凭借对腹膜后解剖结构的精深理解和娴熟技术,成功实现了对这颗重达8斤多的巨瘤“炸弹”的成功“拆除”。

手术成功!术后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团队进行密切监护、精心治疗。

目前,黎先生已经顺利渡过危险期,短期内就可顺利出院。

那么,到底什么是腹膜后肿瘤?该肿瘤为何如此之大?其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顾昌世介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起源于腹膜后潜在腔隙,并排外胰、肾、肾上腺、血管等的肿瘤,主要来源于脂肪组织、筋膜、血管、肌肉、神经、淋巴组织及胚胎残留组织等。该病发病率较低,仅占全身肿瘤的0.1-0.2%,约60%-85%为恶性。其组织类型繁多,且目前放化疗对许多腹膜后肿瘤都不敏感,外科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腹膜后肿瘤最有效的方法。

腹膜后肿瘤有几个特点:第一,肿瘤发展初期阶段体积较小时,多数病人无自觉症状,等到有症状时肿瘤已经很大,所以这类肿瘤不容易被早期发现;第二,腹膜后区域结构复杂,大血管多,多数外科医生不熟悉这个区域,一般教科书也没有关于此类肿瘤的标准术式,加上这类肿瘤发病率比较低,所以多数医生对这类手术知难而退;第三,这类肿瘤多数是恶性,但恶性程度较低,生长慢,对周围器官及血管多是推挤而不是浸润,肿瘤也很少向远处转移。

“这台成功手术不仅解除了患者的巨大痛苦,更充分展示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在处理超常规腹膜后巨大肿瘤方面的顶尖技术水平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这一案例的成功是泌尿外科综合实力的体现,也印证了团队在复杂、危重泌尿系统疾病诊治领域的领先地位。”顾昌世说,科室将继续精研技术,挑战“禁区”,为守护贵州及周边地区人民的泌尿系统健康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马春晓)

编  辑:石 磊

二  审:文 叶

三  审:赵 亮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领导之窗

交流与合作

投稿说明

友情链接

贵州微联盟
贵阳晚报
贵阳晚报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
版权声明
小程序
公众号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2022004291号 技术支持:贵州微联盟信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