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医院
医药
党建
康养
新闻
院校
通讯
通讯
文学创作
广告
征订
科普
基层亮点

86岁老人摔坏髋关节,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多学科救治,术后第二天下床行走

作者: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年04月23日

86岁老人在家如厕时不慎摔倒,导致左股骨颈骨折。近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接诊患者后,老人合并心、肺、肾多种基础疾病,经多学科紧密配合,骨科团队及时为老人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第二天老人便可下床行走。

3月5日,86岁的潘奶奶在家如厕时不慎摔倒,当即感到左髋疼痛,无法站立,家人急忙将老人送至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就诊。经完善髋部CT检查,确诊为左股骨颈骨折。“对于高龄髋部骨折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骨科张卫主任介绍,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如果不及时手术,患者长期卧床,很容易引发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等并发症,严重威胁生命。

入院后完善心、肺、肝、肾等相关检查,潘奶奶合并心、肺、肾等多种基础疾病,经多学科会诊,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后,骨科张卫主任团队于3月6日为潘奶奶行左髋关节全髋置换术。术后第二天,潘奶奶在助行器的辅助下行走,术后控制患者心肺肾等基础疾病、髋关节功能锻炼、切口换药处理,于3月18日顺利出院。

张卫主任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髋部骨折的老年案例越来越多。由于它的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对生命带来了毁灭性打击。有研究显示,仅我国每年髋骨骨折的新发病例超过100万,其中70%是老年人。而一旦发生髋骨骨折,一年内死亡率可高达20%-30%。近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骨科就收治了数十例这类老人。髋部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疾病,主要有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全身情况可耐受的情况下应尽早手术,尽早下地康复锻炼。

为何老人容易骨折?

张卫主任介绍,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骨质疏松症。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研究表明,50岁以上骨质疏松的患病发生率为19.2%。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32%,女性占比更高。

人体股骨颈,它位于大腿与髋部的黄金交接处。人体行走、奔跑、跳跃时,股骨颈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人进入老年,其骨密度以每年1%的速度流失。当骨质疏松不断加剧,人体骨骼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脆脆骨”,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次跌倒,都可能造成后果严重的骨折。

为何老人容易骨质疏松?

1.激素失“衡”。雌激素是维护骨质健康的“好战友”,步入中年后,女性雌激素和男性雄激素水平大幅度下降,打破了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平衡。破骨细胞占了上风,成骨细胞速度放缓,骨量流失在所难免。

2.营养“亏欠”。老年人受各类基础疾病的影响,对营养的摄入不再全面,这就使得骨骼重要的营养物质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雪上加霜的是,日渐衰退的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影响骨钙沉积。

3.日照“不足”。户外活动的减少,原本可以通过日照获取的维生素D,因为晒太阳不足,减少合成,也是导致骨骼“营养不良”,骨密度不断降低的因素之一。

4.锻炼“缺席”。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活动量减少,骨骼逐渐缺乏足够的机械应力刺激,骨细胞活性也随之降低,骨量便会“偷偷”溜走。

5.慢病“破坏”。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这些慢性病会趁虚“作乱”,干扰身体的正常代谢,破坏钙磷平衡,让骨质疏松“雪上加霜”。

张卫主任提醒:预防骨质疏松,做到——

1.均衡营养,锁住“骨本”。钙是骨骼健康的基石,维生素D则引钙入骨。一杯250ml的牛奶约含250–300mg钙,每天饮用1–2杯,搭配豆制品、鱼虾、坚果等,就能满足人体每日钙需求。如果无法实现饮食摄入,也可遵医嘱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

2.阳光+运动,强壮“骨质”。锻炼能增强骨密度。而老年人适宜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锻炼,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有研究证明,坚持一年太极拳锻炼,老年人的骨密度就能有所提升。老年朋友要记得,只要动起来,就比不动要有益。将运动的脚步向户外延伸,每周晒2–3次太阳,每次15–30分钟,不仅强壮了骨骼,也同时合成维生素D,一举两得。

3.严防跌倒,守护骨骼。骨质疏松让老年人步履不稳,更容易跌倒引发骨折“连锁反应”。生活中,约90%的髋部骨折由跌倒引起。生活起居预防跌倒是“不”骨折的硬道理。家中保持地面干燥,卫生间、走廊安装扶手;外出穿合脚防滑的鞋子,避免在湿滑、高低不平路面行走。老年人起床、起身时动作要慢,减少眩晕导致的跌倒风险。

4.定期检查,预警骨“松”。建议60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了解骨骼健康状况。有骨质疏松家族史、长期服用影响骨骼药物的人群,更应提前检查。若发现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干预,阻止骨质疏松的发展,降低骨折风险 。

(供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

编  辑:石   磊

二  审:杜   明

三  审:龙   艳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领导之窗

交流与合作

投稿说明

友情链接

贵州微联盟
贵阳晚报
贵阳晚报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
版权声明
小程序
公众号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2022004291号 技术支持:贵州微联盟信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