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在印江自治县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等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下展开。62岁的杨先生因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跳骤停,经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的抢救,最终转危为安,并于近日康复出院。为表达感激之情,患者家属专程为参与救治的三个科室送上锦旗,赞誉医护团队“医术精湛、仁心仁术”。
当日清晨约7:00患者杨先生突发意识丧失,7:17家属拨打120呼救,印江自治县人民医院救护车迅速出诊,7:38到达现场,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微弱,7:45完成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立即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并迅速转运,同时立即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启动导管室、急诊科、ICU、麻醉科、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处于待命状态。
07: 58 到达医院大门,07:59 到达急诊科,一场多学科协作的“生死时速”全面展开:
08: 02 药物提升心率,气管插管气囊辅助呼吸;
08: 08 心血管内科完成术前谈话、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08: 12 患者突发室颤,立即电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
08:16 患者到达导管室;
08:26 完成临时起搏器置入保驾护航;
08:38 完成冠状动脉造影;
08: 42 导丝通过病变血管;
每一步抢救措施环环相扣,从到达医院大门到导丝通过病变血管仅用时44分钟,远低于“门-球时间标准”,为患者赢得生的希望。
此次抢救的成功,得益于精准高效的应急体系: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实现"院前-急诊-导管室"无缝衔接,快速诊断、精准施治;得益于多学科联动攻坚:急诊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导管室、重症医学科专家团队技术互补,在徐刚毅主任、田刚飞主任、高燕主任带领下,以娴熟操作应对病情突变;得益于以人为本的救治理念:从家属沟通到术后康复,医护团队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展现“生命至上”的医者情怀。
“是你们把我爱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我们对医护人员的感谢!”患者家属哽咽道。杨先生的康复,不仅是对印江自治县人民医院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肯定,更是对医护团队“不放弃每一秒、不遗漏每一环”职业精神的最佳诠释。
印江自治县人民医院将持续优化多学科协作机制,提升急危重症救治水平,践行“患者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以技术守护生命,用协作创造奇迹,为百姓筑牢生命防线!
(本报通讯员 裴雪)
编 辑:石 磊
二 审:杜 明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