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医院
医药
党建
康养
新闻
院校
通讯
通讯
文学创作
广告
征订
科普
基层亮点

习水县探索“321”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尘肺病康复站管理服务水平

作者: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年04月24日


近年来,习水县在实施职业病防治民生工程中,将职业性尘肺病防治作为该项民生工作的重点、难点、焦点,探索“321”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尘肺病康复站管理服务水平,让越来越多的尘肺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康复服务。

“三个着力”推进尘肺病康复站建设

着力于基础建设投入。在尘肺病患者超过80人的乡镇,依托其乡镇卫生院,建设尘肺病康复站。积极争取上级资金80万元,自筹资金200余万元建设康复站。各康复站达到“八个一”建设标准,即:一块尘肺病康复站标牌、一名专(兼)职管理人员、一名经过康复治疗技术培训的医师、一名经过康复护理培训的护理人员、一处康复场所、一组适宜的康复器材、一套康复站管理制度、一套尘肺病患者健康档案。

着力于先进设备投入。各康复站严格遵循尘肺病康复站建设标准,配备了丰富且先进的仪器设备。急救报警系统、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急救设备一应俱全,全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肺功能测试仪(车式一体化机)、体外震动排痰仪、智能上下肢康复机、呼吸训练仪等专业康复设备,助力实现精准康复治疗;同时,还配备了动态生命检测仪等信息化及检测设备,以及中药熏洗机、针灸器具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设备。药物配备方面,既有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肺力咳胶囊等针对尘肺病及其合并症的基本治疗药物,也储备了尼克刹米注射液、多巴胺注射液等急救药品,并配备急救车,全方位满足患者治疗需求。

着力于服务管理与宣传推广。建立了尘肺病患者个人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和康复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截至2025年3月,已为尘肺病患者提供服务2263人次。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宣传尘肺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尘肺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两项强化推进尘肺病康复站建设

强化专业人员队伍。康复站人员配置合理,分工明确。负责人多由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或医院相关领导担任,全面统筹工作。医疗团队涵盖副主任医师、执业医师、康复治疗师、护理人员等,且所有人员均经过规范化培训,熟练掌握急救处置技术与康复治疗技能,为患者提供专业、优质的康复服务。

强化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习水县各尘肺病康复站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辖区内527名尘肺病患者建档立卡达到100%,各康复站将患者档案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绿色、黄色、红色进行管理,依据患者不同阶段制定专属康复计划并纳入康复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对患者信息、康复方案、治疗记录等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电子档案动态更新。患者可通过手机端便捷查询康复进度、预约治疗;医护人员能实时跟踪患者康复情况,及时调整康复方案,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规范使用尘肺病康复管理平台,实现患者档案全覆盖,并定期通过平台推送用药提醒、康复训练指导等个性化服务。

“一项措施”提升患者参与度

为提高患者康复参与度和依从性,各康复站采取激励措施。为到站康复患者提供累计康复次数服务,完成一个疗程者可免费享受一次科室治疗,完成一个周期者授予“康复达人”荣誉并提供免费药物治疗。

同时,通过开展讲座、义诊、免费送医送药等宣传活动,吸引患者积极参与康复。建立激励评估机制,为患者制定阶段性康复目标,达成目标给予物质奖励,增强患者康复动力。



(本报通讯员 何进)

编  辑:石   磊

二  审:杜   明

三  审:龙   艳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领导之窗

交流与合作

投稿说明

友情链接

贵州微联盟
贵阳晚报
贵阳晚报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
版权声明
小程序
公众号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2022004291号 技术支持:贵州微联盟信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