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丹寨县人民医院门口正上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彼时,一名老人在就医途中突然晕倒,其脸色苍白,意识模糊,情况万分危急。在这关键时刻,医院的医护人员以及保卫科工作人员迅速做出反应,开启了“绿色通道”,守护住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紧急!医院门口的“第一反应”】
“快!有人晕倒了!”4月18日14时10分许,急诊科医生王邦下夜班返院开会,刚走到医院门口,便发现一名老人瘫倒在地。他二话不说,立即冲上前去。经过初步检查,他发现老人眼睑及甲床苍白,甲床充盈时间大于2s,脉搏微弱,四肢冰凉,再结合老人所描述的“头晕、乏力”症状,迅速判断老人可能是因贫血而引发了休克。王邦一边安抚惊慌失措的家属,一边叮嘱道:“您在这里等,我马上推抢救床过来!”随后,他便飞奔回科室呼叫支援。
与此同时,保卫科值班人员察觉到异常后,立即通过对讲机通知团队,并疏导医院入口通道,密切观察老人情况,全力协助推送抢救床等,为抢救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联动!织密“生命抢救网”】
医护人员接到呼叫后迅速展开联动,为老人打开了绿色通道。在转运老人的过程中,大家一路轻声安慰,努力安抚着老人的情绪。急诊科接诊后,迅速为老人建立了静脉通路,为其吸氧,并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同时,第一时间启动了多学科联动机制,经过全面检查,老人被确诊为消化道出血,由于严重贫血导致了晕厥,情况十分危急。于是,止血、抗休克治疗同步展开,老人随后被转入消化内科接受后续治疗。
【惊险!及时治疗转危为安】
“血红蛋白40g/L(正常范围是 120—160 g/L),准备止血药物!”检验科加急报告传来的那一刻,消化内科病房内,指令声此起彼伏。止血、输血、抑制胃酸、补充血容量……医护团队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各项抢救措施争分夺秒地展开。经过近半小时惊心动魄的救治,老人的血压终于开始回升,原本苍白的脸上也渐渐有了血色。
经过多学科团队的及时、精心治疗和护理,老人的出血得到了控制,贫血症状也有所改善,目前已经脱离了危险,正在逐渐康复中。
“医院大门就是生命通道的‘最后一米’,我们将持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让群众从踏入医院的第一步起就能感受到安全与温暖。”该院医务科副主任张开发表示,近年来,医院持续优化急危重症救治流程,建立了高效的“院前—急诊—专科”联动机制,确保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治。
(来源:丹寨县人民医院)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