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医院
医药
党建
康养
新闻
院校
通讯
通讯
文学创作
广告
征订
科普
基层亮点

匠心筑梦护“心”路 深耕笃行守安康——记黎平县人民医院姜继超

作者: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年04月27日

在大家心中,黎平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姜继超是位知“心”人、护“心”者。他几乎每天与“心”相伴,与导丝为伍,是地地道道的“心脏大管家”。

2012年9月,姜继超踏上了护“心”之路,从此往后他就刻苦专研心脏疾病的防治知识和技术。在黎平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之初,面对复杂多变的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姜继超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尽管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却也时常为传统治疗手段的局限性感到无奈。

2016年,带着责任和使命,他到贵州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进修学习,接触到心脏病学的前沿知识,尤其是心脏介入技术。“从观摩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导丝在血管中灵巧穿梭,到支架成功植入后,患者血流恢复通畅,每一幕都让我感受到介入医学的魅力。那时,我拼命汲取知识营养,白天学习操作技巧,晚上查阅文献钻研理论。”姜继超说。

2018年,为进一步提升介入治疗技术,姜继超继续到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医院深造。“此次学习,更加艰辛。心血管介入治疗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体力。在介入手术室里,长时间穿着沉重的铅衣,承受着辐射的风险,可面对复杂病情的挑战,我从未退缩。”姜继超说,每一次手术都是一场与时间和病魔的赛跑,每一次操作都容不得半点疏忽,为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他反复练习导管操控的手感,仔细研究不同病例的手术策略,从简单病例到复杂病变,逐步攻克技术难关。

2020年,姜继超再次回到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医院学习,并取得介入资格证书。带着所学所获,他回到黎平县人民医院,立志将先进的介入技术造福广大群众。然而,介入治疗的道路,却又布满荆棘。团队协作、患者信任等问题接踵而至。但,姜继超矢志不渝,团结同事,热心向患者普及介入治疗的优势,消除患者的顾虑。

2021年,东西部协作的东风吹到侗乡大地,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李健民跨越山海来到黎平县人民医院帮扶一年,并组建介入团队,手把手带教操作,突破技术瓶颈,完成多例高难度介入手术及永久起搏器与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置入,让心血管重症患者重获“心”生。

学无止境,行以致远。2024年,姜继超又到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进修。“这一次,我系统学习冠脉介入治疗、起搏器治疗、射频消融等多项前沿手术技术。从理论研习到实操演练,每一次学习都是突破,每一次实践都是成长。学成归来后,我们成功完成多例复杂介入手术以及急诊介入手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远’。”姜继超说。

在开展介入治疗的同时,姜继超还积极投身于县医院胸痛中心建设。通过优化救治流程、加强多学科协作、提升医院联动能力,为急性胸痛患者搭建起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

强化救治能力,提高医疗质量是创建胸痛中心的初衷。为确保胸痛中心高效运转,救治更多患者,姜继超主动承担起教学重任,精心策划并组织各类培训活动。他紧密结合临床实际,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医护人员,制定差异化培训方案,将胸痛的早期识别、诊断流程,以及紧急救治技术等,传递给医护人员。至于新入职的“新手”,他从最基础的心电图判读、心肺复苏技能等内容入手,手把手教学,增强大家急救技能;对于经验丰富的临床骨干,他侧重于前沿技术的分享和复杂病例的讨论,不断提升大家的救治能力。

同时,为促进培训更具实效性,姜继超开展模拟演练,设置各种突发状况,如患者病情突然恶化、设备故障等,锻炼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每一次演练都是一次实战,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严格要求队员,才能做到临危不乱。”姜继超说。

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是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构建胸痛救治“一张网”,筑牢救“心”防线,姜继超积极参与到县域内胸痛救治单元的建设。他深入各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结合胸痛中心的建设经验,为基层医护人员开展专题培训,提高基层胸痛救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目前,县域内11家胸痛救治单元已通过验收。

2024年,黎平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共接诊胸痛患者1741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418例、主动脉夹层11例、肺动脉栓塞13例;完成冠脉造影术496台、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8台、冠状动脉内血栓抽血术6台、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62台、临时起搏器6台、永久起搏器2台。

“一组组硬核数据,彰显黎平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的救治能力,也闪耀着姜继超的‘光环’,更表明医院党委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的格局。”黎平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杨光科说,用好一个人、激励一大片,院党委将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激发党员、干部干事热情。

(本报通讯员 吴志培)

编  辑:石   磊

二  审:杜   明

三  审:龙   艳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领导之窗

交流与合作

投稿说明

友情链接

贵州微联盟
贵阳晚报
贵阳晚报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
版权声明
小程序
公众号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2022004291号 技术支持:贵州微联盟信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