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医护团队成功为82岁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高难度显微外科手术,治愈了伴随患者肿胀5年的手臂。这项突破标志着贵州在慢性淋巴水肿治疗领域迈入国内先进行列。
82岁的王奶奶凝视着逐渐恢复肌理纹路的手臂,眼角泛起欣慰的泪光。五年前乳腺癌根治术后,她未曾想到左上肢会像发酵的面团般持续肿胀,皮肤硬如树皮,连最简单的梳头动作都成为奢望。在辗转求医无果后,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团队应用淋巴管-静脉吻合的淋巴回流生理重建技术,为老人打通了流动通道。
“淋巴管直径仅0.3-0.5毫米,相当于3根头发丝粗细。”主刀江吉勇主任医师介绍。医疗团队借助40倍显微镜,在1厘米的微小切口内,寻找周围的细小淋巴管和静脉,进行吻合,重建淋巴回流。在肿胀的肢体上像修复精密仪器般完成了9组淋巴管-静脉的“生命搭桥”。术后次日,老人惊喜地发现折磨她多年的“大象臂”开始消退,原本僵硬的关节也能慢慢舒展。
这种名为LVA的显微外科技术,是近年来国际前沿的淋巴水肿治疗手段。与传统“加压包扎+按摩”的保守疗法不同,它通过静脉旁路重建淋巴循环从根本上解决肿胀问题。但高龄患者往往组织纤维化严重,血管弹性差,让手术犹如在豆腐上雕刻花纹。为此,省医骨科组建了包含手显微外科医师、淋巴水肿国际认证护理治疗师、康复师的多学科团队,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从术前评估到术后康复的全流程方案。
“我们建立了西南地区首个淋巴水肿专病诊疗医护团队。”骨科手显微专家雷彦文介绍,团队自2017年起深耕该领域,拥有5名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并在科室整体架构下开设淋巴水肿专病门诊,积累了大量的综合消肿治疗临床经验,2023年起与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强势结合,目前已完成多例高难度LVA手术,其中不乏70岁以上的患者。术后患者平均消肿效果明显,配合系统的专业压力治疗,复发率显著下降,为这类患者带来曙光。
【专家解读】
哪些人群容易发生淋巴水肿?
乳腺癌、妇科肿瘤术后,肢体肿胀及反复丹毒感染人群需特别注意,建议每年进行专业淋巴系统评估。
手术适合所有患者吗?
经过淋巴水肿专科医生的专业评估,结合多普勒超声,磁共振及吲哚菁绿荧光造影等精准评估,根据临床的不同分期进行不同方式的治疗。淋巴水肿是一种进行性疾病,早期干预效果更佳。贵州省人民医院开设的淋巴水肿专病门诊可提供系统筛查。
(供稿:贵州省人民医院)
编 辑:周 岩
二 审:文 叶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