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技术过硬,家属照顾也方便!”
4月9日,有着9年糖尿病史的徐菊香老人突然感觉头晕头痛,连走路都摇摇晃晃的。儿媳欧再英心急如焚,赶忙将她送到了剑河县南明镇中心卫生院。
医院迅速为老人实施了胰岛素泵治疗。据管床医生杨秀云介绍:“放在以前,像植入胰岛素泵这类治疗,患者都得往县级医院跑,路途远不说,折腾一趟下来,病人和家属都身心俱疲。现在不一样了,咱们南明镇中心卫生院被纳入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后,很多以前做不了的治疗,在老百姓家门口就能完成。”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徐菊香的血压、血糖逐渐稳定了下来。
南明镇地处黔东南州剑河县东北部,距离县城80多公里。这里山路崎岖,交通不便,长期以来医疗基础薄弱,群众看病一直是大难题。过去,要是遇上稍微复杂点的病症,村民们就得翻山越岭去县城就医,不仅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还耽误病情。
直到2023年,南明镇中心卫生院迎来了转机——被纳入第二批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从那以后,卫生院改变了以往的困境。
在放射科,工作人员潘吉才正专注地为一位前来检查的群众做CT。“女士,您先躺在这个检查床上。”潘吉才一边指导患者躺下,一边熟练地调整着CT设备。他仔细地为患者摆好位置,确保检查部位能清晰成像。“等会儿机器运转的时候,会有一些声音,您保持不动就行。”潘吉才叮嘱完患者,来到了操作间。
随着机器开始启动,发出轻微的嗡嗡声,潘吉才紧紧盯着电脑屏幕,密切关注着扫描进度。每一个层面的图像在屏幕上清晰呈现,他都认真查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以前许多病治不了,现在不仅能治,报销比例更高,费用更低。”南明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黄林权介绍道,“咱们卫生院的服务范围已经辐射到周边5万余人,就诊率同比提升34.5%。”如今,越来越多的群众愿意选择在南明镇中心卫生院看病。
在中医科的诊疗室里,医生邓子玉正为患者进行埋线治疗。“曾先生,埋线可以刺激您的穴位,从而达到减重的效果。”邓子玉一边准备着埋线用的器具,一边向患者解释着治疗原理。她先用碘伏仔细地为患者要埋线的部位消毒,动作轻柔又严谨。“可能会有一点点疼,您稍微忍一下。”邓子玉轻声说道。随后,她熟练地拿起埋线针,将可吸收的羊肠线埋入穴位。
建设实施后,卫生院新增了急诊、康复、手术等7个科室,还配备了32排CT、四维彩超、麻醉呼吸机等12种先进设备,开展了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等新技术,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极大的便捷。
“‘少花钱,少跑路,治好病’,是群众对医疗服务最迫切的期待。”剑河县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学锦说,通过增设大型医疗设备和临床科室,推动技术、人才等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乡镇卫生院的短板快速补齐,医疗服务和急救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数据显示,全县次中心门诊量增长了37%。
近年来,剑河县始终以“强基层、惠民生”为目标,分两批次稳步推进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目前,全县已成功建成2个县域医疗次中心,覆盖8个乡镇、10万余人口,初步形成了“县级医院-次中心-一般乡镇卫生院”三级诊疗网络。群众县域内就诊率超过92%,基本实现了常见病、多发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有效解决,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就医体验。
(本报记者 谢雨晨)
编 辑:周 岩
二 审:文 叶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