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6日上午10时20分许,
由贵阳北开往广州南的
D1857次列车正在飞速前行。
当列车临近榕江站时,
一场生命救援悄然展开。
贵州省人民医院派驻
丹寨县人民医院帮扶专家、
急诊科医师范红松,
在列车上上演了一场紧急救治,
让突发膝关节脱位的乘客转危为安,
用行动诠释了“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 的医者誓言。
01 紧急呼叫!职业本能迅速反应
“11车厢有乘客突发紧急情况,急需医务人员协助!”广播里的焦急呼唤打破了车厢的平静。正在 13 号车厢休息的范红松,凭借多年急诊工作养成的敏锐直觉,迅速穿过两节车厢赶到现场。只见,11车厢已围满乘客,一名中年女性乘客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地坐在座位上,右侧膝关节明显畸形,无法活动。
“我是急诊科医生!”亮明身份后,范红松立即疏散人群,触诊发现膝关节骨性结构异常隆起。经询问,患者在上厕所时不慎踩空,立即做出专业判断:急性膝关节脱位。他清楚地知道,若超过半小时未复位,极可能导致腘动脉压迫缺血或腓总神经损伤,轻则影响肢体功能,重则面临截肢风险。
图为范医师为患者检查
02 精准施救!方寸之间尽显专业锋芒
作为拥有丰富急救经验的急诊科医师,范红松迅速制定救治方案——依据膝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的医学规范,用专业的手法逐步调整关节位置。他一边稳定患者情绪,一边精准施力,随着“咔嗒”一声轻响,脱位的膝关节成功复位。患者紧皱的眉头瞬间舒展,痛苦表情明显缓解。
复位后,范红松仔细检查患者足背动脉搏动及足趾感觉活动,确认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正常,并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屈伸练习。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展现了急诊医师扎实的专业功底与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
图为范医生为患者进行手法复位
03 跨越山海!锦旗书写医患深情
“感谢您的及时救助,让我这趟旅途不是那么痛苦,我想我是幸运地遇见了您,您专业有效及时地处理,缓解了我的疼痛,感谢您的付出……”5月6日下午,范红松收到一条带着温度的短信。原来患者在广州南顺利下车后,第一时间发来感谢。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当天,一面绣着“妙手仁心施大爱 医者担当暖人间”的锦旗,由患者好友专程送到丹寨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红色锦旗上的烫金大字,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与范红松白大褂上的党员徽章交相辉映。
自2002年贵州省人民医院启动对口帮扶丹寨县人民医院以来,34 批帮扶专家如接力般扎根基层。作为第34批队员,范红松在帮扶期间积极参与急诊创伤中心建设,引进新技术,培训基层医护等,让丹寨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诊疗服务。“每次看到患者康复,就觉得扎根基层的日子格外有意义。”看着锦旗上的金字,他的眼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
图为患者委托朋友为范医生送锦旗
04 医者本色!危急时刻彰显担当
“急诊医生的战场,从来不分上班下班。” 回忆起救援过程,范红松表示,“当得知有患者需要帮助时,身体会先于思维做出反应。而看到患者痛苦减轻,作为医生的成就感和使命感也会油然而生。”
图为范医生在丹寨县人民医院进行教学查房
患者在感谢信中写道:“作为一名医者,您在非工作场所仍毫不犹豫地践行救死扶伤的使命,不仅展现了精湛的医术,更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崇高品格。” 这句话,正是对范红松的最佳诠释。从高铁车厢到基层诊室,从三甲医院专家到县域健康守护者,变的是工作场景,不变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坚守。
当D1857 次列车继续驶向广州南,
范红松的故事仍在延续。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
在医疗帮扶的道路上,
无数个“范红松”
正以仁心为笔、以担当为墨,
书写着守护人民健康的时代答卷。
(来源:丹寨县人民医院)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