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因忙碌和疲乏而忽略了身边最珍贵的情感,当听到四年如一日守护重病亲人的故事时,我们被深深触动了。这不仅是一段关于疾病与治疗的叙述,更是一次亲情与责任的深刻体验。
突如其来的疾病让李大叔(化名)的生活变得无法自理,这场变故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心理和经济上的沉重打击。面对困境,他的妻子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毅然决然承担起了照顾家人的重任,从此开启了漫长而艰辛的守护之路。
四年前,李大叔突发脑梗晕倒在家,手术后保住了生命,但却右侧肢体偏瘫,也无法说话。半年后又被诊断为尿毒症,要进行血液透析,因当地医院条件有限,转到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肾内科做内瘘手术。
通常,血液透析意味着患者要定期往返医院接受常规治疗。由于儿子工作繁忙无法抽身,因此李大叔每次往返医院治疗只能由妻子王阿姨(化名)来照料。
“住院期间,刘院长对我们很是照顾,凡事从患者角度出发,亲自为他制定手术方案,治疗上让老伴少吃了很多苦,也让我们少花了很多冤枉钱,减轻了经济负担。血液透析室的医护人员对我们也很好,因为脑梗带来的后遗症导致他无法说话,医护人员每次都很耐心的为我们讲解,总是轻声细语的和我们说话。不仅是治疗方面,在生活上对我们一家也是照顾得面面俱到。考虑到老伴行动不便要坐轮椅,科室每次都安排进出方便的床位和带有厕所的病房,晚上还安排空床让我休息,便于我更好的照顾老伴。每次我给老伴洗头洗衣服,她们还会主动帮我找来吹风机和衣架,几乎都不用我开口询问。此前我非常担心家里这种特殊情况会有很多麻烦和不便,但现在看来完全是我多虑了。我时常在想,哪怕是亲戚朋友也不一定这般贴心吧,是他们的关心、爱心、暖心让我觉得日子再苦也是有盼头的。”李大叔的妻子说着说着便哽咽了。
四载春秋,寒来暑往;齐心协力,托举生命希望。家属以爱为盾,用日夜坚守支撑起家庭的希望;医护团队以医为刃,凭借精湛医术与悉心护理构筑起生命的堡垒。从病情危重时的惊心动魄,再到康复路上的暖心瞬间,每一次病床前的感人瞬间都是医护患三方携手的见证。多少个漫长的日夜,他们用信任、坚持与爱共同书写了这段超越生命极限的动人故事,让生命之花在困境中绚烂绽放。
(来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