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麻江县的医疗战线上,有这样一位“生命守护者”,他以敬畏之心穿上白袍,在呼吸危重症的战场上淬炼锋芒;他更在疫情肆虐时无畏逆行,用血肉之躯筑起生命之墙。他就是麻江县人民医院医者席辉。
初心的萌动与生命的重量
在医学的浩瀚星空中,每一位医者都是那独特的星辰,以自己的光芒照亮患者的生命之路。而我,踏上从医这条路,最初的念头其实很简单——想救人,想让痛苦的人少些煎熬。还记得刚穿上白大褂不久,在急诊室遇到一位呼吸衰竭的老人,生命体征微弱得像风中残烛。那一刻,手是抖的,心是慌的,但看着家属那绝望又充满祈求的眼神,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压过了恐惧。我们拼尽全力抢救,当监护仪上重新出现规律的波形,老人微弱地吸进一口气时,那种巨大的欣慰和满足感瞬间击中了我。那一刻,我真正明白了这身白衣的重量——它承载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这份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的渴望,便是我最朴素的初心,从此深深扎根心底。
淬火于危难 在奉献中成长
这份初心,在2020年那个寒冬迎来了最严峻的考验。武汉告急,疫情肆虐。没有犹豫,我主动报了名。踏上援鄂征程,说不怕是假的。厚重的防护服一穿就是十几个小时,闷热难当,汗水浸透衣衫,护目镜上的雾气模糊了视线,连呼吸都变得费力。在隔离病房里,每一步操作都格外艰难,每一次为重症患者调试呼吸机、吸痰、进行生命支持,都像在刀尖上行走,容不得半点闪失。记得有一次,为一位危重病人调试无创呼吸机参数,必须俯身贴近,面屏几乎要碰到他的脸。隔着层层防护,我能感受到他微弱的气息,看到他眼中强烈的求生欲。那一刻,所有的疲惫和不适都忘了,只有一个念头:挺住!救活他!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让我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不仅获得荣誉(荣获贵州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更是获得了“用生命守护生命”的珍贵烙印。这份在危难中淬炼出的意志,是我从医生涯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更坚定:医者,就是要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无惧风雨。
精进不止步 守护更多生命之光
援鄂归来,我深知医学浩瀚,唯有不断攀登。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2022年,我到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修。这一年,是沉甸甸的收获之年。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系统掌握了支气管镜检查术的精髓,能更精准地诊断和治疗肺部疾病;对有创、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和参数调节有了更深的理解,能在呼吸衰竭的救治中更加得心应手;肺功能检查技术也更加娴熟。这些“新武器”,让我在面对呼吸内科的急危重症时,手中有了更多“利器”,心中添了几分底气。同时,得益于过往在消化内科的积累,当遇到消化道大出血、复杂的肝病或炎症性肠病患者时,我积累的经验也能发挥作用,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诊疗方案。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医学生,到能在呼吸危重症领域开展新技术的主治医师,再到能兼顾消化系统常见病诊疗的“多面手”,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前辈的教导和患者的信任。每一次成功救治,每一次看到患者康复的笑脸,都让我由衷地感到这份职业的价值和幸福。它让我明白,医者的成长永无止境,守护生命健康的征途也永不停歇。我将继续怀揣着那份最初的敬畏与热忱,精研医术,用心用情,当好乡亲们生命健康的“守门人”,用实实在在的奋斗,去回应那份沉甸甸的性命相托。
(本报通讯员 欧清兰)
编 辑:石 磊
二 审:文 叶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