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医院
医药
党建
康养
新闻
院校
通讯
通讯
文学创作
广告
征订
科普
基层亮点

我的从医路——回望初心谈感想 | 姜杰:急诊科的十年,守护“生命黄金时间”

作者: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年07月08日

我是姜杰,锦屏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名主治医师。今年43岁,2009年从遵义医学院毕业后,我就一头扎进了咱们锦屏县人民医院,今年刚好是我在急诊科奋战的第十个年头。这十年啊,像踩着风火轮一样,没停过。急诊科永远在“急”的最前线,而我,甘愿做那个随时准备与死神赛跑的守门人。

时刻在弦上,因为生命等不起

急诊科的“急”,是刻在骨子里的。手机?对我来说那就是个“待命器”,必须枕着睡。不管是深更半夜,还是刮风下雨,只要急救电话一响,人就得像上了发条一样弹起来往医院冲。为啥?因为生命禁不起半点拖延!抢救,是我们的天职,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这十年,我的神经没敢真正放松过一天。

难忘那场生死时速——凌晨两点的“毒蘑菇”大战

说起记忆深刻的抢救,2017年9月5号那个深夜至今难忘。凌晨2点,地酿那边一个工地的10位工友,不小心误食了有毒的野生蘑菇,情况万分危急,被紧急送到我们科。看着10个痛苦不堪的病人,我头皮都发麻,但必须立刻稳住!马上启动我们演练过无数次的群体食物中毒应急预案!一边迅速报告院领导和感控科,一边召集全科室所有值班的兄弟姐妹火速到位。

那场面,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喘不过气。指挥安排床位、分诊观察轻重的病人、给危重的马上吸氧、建立救命静脉通道、抽血送检……所有人都像打仗一样,动作又快又准。不敢有丝毫耽搁。后来县疾控中心的同志来做流调,看到我们处理的这么迅速有序,都忍不住竖大拇指。那一仗,打出了急诊团队的协作和担当,也让我的信念更坚定:平时练得狠,关键时刻才顶得住!

练就“金刚钻”,才能揽好“瓷器活”

急诊科真是啥情况都遇得到——车祸外伤的、突发心梗的、中毒的、各种意想不到的危急重症……天天就跟死神掰手腕。我深知,没点真本事、硬功夫,怎么敢守这道门?所以,平时我对自己,对团队的要求都特别高。那些急救设备,从心电监护到呼吸机,得像自己手指头一样熟悉。我们科的每一个人,都得练就一身“金刚钻”,才能接住这些最急最重的“瓷器活”。这支关键时刻能冲得上、顶得住的急诊队伍,是我最引以为豪的成就之一。


将心比心:化解焦躁的是理解和温度

在急诊科,病人和家属往往带着满身伤痛和焦虑来。有时候着急上火,说话难听些,我们也都理解。换位思考,谁家摊上急症不着急上火?我和我的同事们心里总默念:要包容,要换位思考。就算偶尔遇到情绪特别激动的家属,我们也始终坚持用带着温度的关怀去沟通。医患不是对手,是战友,目标是共同战胜病魔。这份互相理解和信任,是我们在紧张抢救之外的重要功课。

搭建“生命通道”:当好“三个中心”的排头兵

作为急诊科主任,我深知我们科是连接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的“桥头堡”。特别是医院搞胸痛、卒中和创伤这“三个中心”建设,我们急诊科的角色太关键了!带着大家伙儿一起对照标准,死磕每一个环节,把那条救命的“绿色通道”理顺、再理顺!为的就是让急性心梗的、中风的、严重创伤的患者,能在最快的时间、用最优的流程得到救治。抢出来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可能就是抢回一条命、减少一份残疾的希望!当好这个“排头兵”,责任重大,但我责无旁贷。


疫情三年:最前线,绝不能退!

那三年的疫情,对我们急诊科真是前所未有的考验。一边要处理像往常一样各种凶险的急诊病人,一边还要担起发热病人的分诊、筛查和转运任务。作为医院防控小组的一员,我牢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这“五早”原则。危险?当时真没时间多想!疫情来了,我第一个想法就是:我是科主任,我得上!急诊科也不能退!让我特别感动和骄傲的是,科室里的兄弟姐妹没有一个怂的,大家纷纷主动请战!我们接诊那些发热的、从风险地区回来的、密接的人员……其实也担心,但怕归怕,职责在肩,防护服一穿就得顶上。那会儿,协调物资、排好班、组织学习最新的治疗方案、做好大家的思想工作、安抚家属……事情千头万绪,就是想尽办法让大家稳住心神,科学应对,一起把这道关卡守住。

荣誉属于大家,初心永不过时

这十年急诊路,酸甜苦辣尝遍了。很荣幸,个人得过不少表彰,年年评优,也拿过单位先进个人。但最让我心头滚烫的,是2021年我们急诊科被贵州省总工会授予了“工人先锋号”!这是实打实的团队荣誉,是兄弟姐妹们一起拼出来的!这些认可,当然宝贵。


回望初心,脚步坚定

但这些都抵不过那个根植于内心的信念:我是从农村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深知普通老百姓看病的不容易,尤其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急病,对一个家庭的打击有多大。所以,能在生死关头为乡亲们撑一把,这份职业的价值,无可替代。干急诊十年了,累吗?真累。值吗?太值了!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对病人的牵挂,始终未变。挽救生命,守护“生命黄金时间”,就是我这辈子的初心和使命!下一个十年,我还会和我的急诊科战友们一起,守在这道门后面,时刻准备着,为家乡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锦屏县人民医院 吴水平)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领导之窗

交流与合作

投稿说明

友情链接

贵州微联盟
贵阳晚报
贵阳晚报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
版权声明
小程序
公众号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2022004291号 技术支持:贵州微联盟信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