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医院
医药
党建
康养
新闻
院校
通讯
通讯
文学创作
广告
征订
科普
基层亮点

我的从医路——回望初心谈感想 | 龙安流:用“胃”爱守护乡亲健康

作者: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年07月17日

我是龙安流,锦屏县人民医院的一名消化内科医生。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的从医路,回望一下出发时的那个念头。

不知不觉,我在锦屏这块土地上干医生已经快二十年了。说实在的,当年穿上白大褂的时候,心里头就一个朴实想法:好好看病,用心服务这里的乡亲父老。这些年来,我始终守着这块临床一线,扎根在我们医院的消化内科。

当医生,医德医术都重要。我一直记着“以病人为中心”这句话,这不是什么空洞的口号,是咱行医的根本。老百姓把健康和生命托付给你,这份信任沉甸甸的。要求自己在岗位上踏踏实实干好每一件事,努力发扬咱医生救死扶伤的本分。

看到很多老乡因为消化道疾病,不得不奔波去大城市看病,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就琢磨着,怎么把技术练得更精,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问题。

 这几年,带着科室团队一点点摸索开展内镜下微创手术。像用内镜切早期息肉、肿物(专业点叫EMR/ESD),还有治痔疮、套扎曲张血管止血这些技术,咱们都成功开展了,手术效果挺好,也算填补了县里一些空白,让不少老乡不用再跑远路。

消化道早癌藏得深,发现了晚了就麻烦。我牵头建了个“消化道早癌筛查多学科团队”,专门针对县里的高危人群开展筛查,希望能早发现、早治疗,这几年确实也挽救了一些乡亲的生命。

光是做不行,还得做好做规范。我主持过一个省级课题,也发了篇国际期刊论文(就是SCI),目标就是为了推动咱们在消化疾病诊断和治疗上更规范、更标准。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要把科室建强,让更多医生成长起来,才能真正服务好一方百姓。

经过几年努力,我们科室成功创建了“县级消化内科专业质量控制中心”。门诊量一年比一年多,现在咱们是周边不少村镇消化病转诊的主要地方。

看着科室里的年轻人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我们搞了个“阶梯式”培养计划,在黔东南州人民医院专家们的支持下,还有东西部协作帮扶项目的助力下,这几年我带教了4位青年医生,还有5位进修医生。看到他们能独当一面了,特别欣慰。技术传下去,能帮到的人就更多了。

医生不能总待在医院里。健康,预防更重要。为了让乡亲们少生病,了解一些肠胃养护知识,我们定期组织叫“肠胃健康行”的公益讲座和义诊活动,下到乡镇、村子,免费给大伙儿看病、解答疑问,普及健康知识,希望用这种方式惠及更多人。我还对口支援了2家乡镇卫生院。定期下去帮他们培训医生、指导技术,就是想提升咱们基层医生看消化病的能力,让老百姓在乡镇卫生院也能看好常见的胃肠毛病。

记得疫情防控那会儿,作为医生,咱责无旁贷坚守在一线。尤其是做内镜检查,风险不小。为了保证患者安全,我和同事们第一时间制定了专门的“消化内镜防控流程”,尽全力既保障安全又不耽误病人看病。

二十年的路,经历过抢救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力所不及的遗憾。支撑我一路走来的,始终是当年那个简单的愿望:用所学所长,守护锦屏乡亲的健康。当看到病人康复出院的笑脸,当听到老乡们发自内心地说声“谢谢医生”,所有的付出都觉得值了。这不正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那份沉甸甸初心的最好回响吗?

未来,我还是会继续扎根在这里,用这双手、这颗心,和大家一起,继续在消化这个领域深耕细作,努力为锦屏老百姓的健康多出一份力,多增一分安心。

(来源:锦屏县人民医院 吴水平)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领导之窗

交流与合作

投稿说明

友情链接

贵州微联盟
贵阳晚报
贵阳晚报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
版权声明
小程序
公众号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2022004291号 技术支持:贵州微联盟信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