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新闻

莞铜山海协奏曲④丨石龙医者跨越千里,照亮沿河儿童健康成长路

作者: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年07月07日

哪里有需求,就奔赴哪里。”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八院”)PICU(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副主任医师谭子锋,在谈及起自己跨越千里、投身支医工作的抉择时,目光中满是坚定与热忱。东西部协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作为一名党员,谭子锋积极响应国家东西部医疗协作的号召,从东江之畔赴任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用他15年的临床经验“浇灌”西部儿科医疗的沃土,以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2024年6月,他作为第三批“组团式”帮扶医疗队成员,踏上了前往沿河的征程,心中满是为粤黔东西部协作贡献力量的兴奋,也夹杂着对新环境的忐忑。

破局攻坚 技术扎根与薪火相传

抵达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后,眼前的景象让谭子锋既欣慰又沉重。经过前两批“组团式”帮扶医疗队的接续奋斗,该院急救中心、儿童重症监护病房、高压氧中心等已初步建成并有序运转,危重症儿童的救治能力提升、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凝聚着先行者们的智慧与汗水。然而,当地儿科医护人员紧缺、诊疗技术滞后、乡镇儿科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依然突出。

在有限的条件下,谭子锋努力争取为患儿提供最好的治疗。传统的插管技术和静脉穿刺在治疗中难以应对儿童复杂的生理结构,且伴随着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患儿耐受性较差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谭子锋积极引入先进诊疗技术,如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这种技术通过精准可视化、微创操作,能够有效应对解剖结构复杂、气道管理困难的儿科病例,显著提高了儿童困难气道的管理效果,尤其在降低并发症、提高成功率和患儿舒适度方面优势明显。同时,谭子锋还引入了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该技术在危重症患儿抢救和治疗中极为重要,尤其是当患儿处于休克状态需要扩容时,或是需要输注高渗液体以及对周围血管有强烈刺激性的液体时,该技术能通过实时可视化、精准定位和动态调整的优势,显著提高儿童中心静脉穿刺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舒适性,尤其适用于解剖结构复杂、耐受性差的儿科患者。目前,随着超声设备的普及与儿科医师技术培训的完善,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已成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儿童血管介入的核心技术之一。

谭子锋(左一)进行床旁超声检查


同时,谭子锋依托市八院医疗资源优势,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引入国际先进的急救技术。2024年9月29日,由他牵头举办的铜仁地区首届“美国心脏协会(AHA)基础生命支持(BLS)急救技能培训班”顺利开班。该培训班由市八院派出的AHA认证培训导师现场授课,为来自铜仁市各县区的医护人员带来国际先进的急救理念和操作技巧。经过培训和严格考核,铜仁市当地12名医护人员成功获得美国心脏协会颁发的国际认证证书,有效提升当地医疗机构的急救技能水平,亦为铜仁市医疗急救工作注入新活力。


谈及支医过程中遇到的困境,谭子锋表示:“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没有专职的儿科医生,一旦遇到儿童多发病季节,医院的儿科医护人员常常是连轴转,疲惫不堪。”谭子锋明白,人才培养是帮扶的关键,唯有“输血”与“造血”并重,才能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儿科队伍。他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当地的儿科骨干,除了开展常规的教学查房、理论授课、病例讨论外,他还着力培养儿科骨干的科研思维,重点加强他们的实践操作培训。他指导当地儿科骨干撰写论文、申报科研课题,目前已在各大学术会议投稿论文摘要6篇次,正式发表论文1篇,申报市级科研课题1项。同时,他搭建起市八院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之间学术交流平台,定期组织远程业务学习、疑难病例讨论,促进两地之间医疗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谭子锋(中)开展教学查房


携手共进 团队协作克难关

在沿河县的日子里,谭子锋积极主动地融入当地团队,与同事们建立起深厚的情谊。在日常工作中,他始终秉持平等、尊重的态度,充分倾听并尊重当地医护人员的经验和意见;遇到问题时,大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携手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2024年7月,一名突发意识障碍、全身抽搐且持续高热超过40℃的10岁患儿被送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经全面评估,考虑患儿为热射病合并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检查结果提示脑水肿、多脏器功能损伤,患儿病情危重。在谭子锋的指导下,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儿科医护团队紧密协作,对患儿进行了全方位的精心救治和护理。经过数日的连续奋战,患儿的意识逐渐恢复,体温得到有效控制,多器官功能也逐渐恢复。最终,患儿成功脱离生命危险并康复出院,出院后随访3个月,预后良好。患儿康复后,其家长怀着无比感激的心情,将一面锦旗送到谭子锋和其团队手中,锦旗上“医德高尚 医技精湛 妙手回春 暖至人心”的烫金大字,承载着家属最真挚的谢意。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儿科诊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谭子锋和团队借助技术创新和团队紧密高效协作,实现了儿科急救和儿童重症救治质量的显著提升,极大鼓舞了儿科基层医务工作者勇于担当、追求卓越的信心和决心。到2025年1月,经过严格筛选,该儿科临床案例被“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CMCR)”成功收录。这一案例不仅体现东西部医疗协作实效,还为沿河县的医疗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

令谭子锋印象深刻的案例不止这一个,一次惊心动魄的抢救经历,让他对医护团队紧密协作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天傍晚,一名2岁幼童因异物窒息正被紧急送往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接到通知后,原本已经下班的儿科医护团队迅速赶回医院。患儿在送院途中已经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在谭子锋与儿科、急诊医护人员的通力协作下,给患儿进行心肺复苏、机械通气及气管镜清除气管异物等处置,经过积极抢救后,患儿终于恢复了心跳。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各科室间紧密配合,时刻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待患儿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后转至PICU进一步治疗。这次经历让谭子锋深刻感受到团队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让他坚信,即使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借助团队紧密高效协作,创造生命奇迹。

参与粤黔东西部医疗协作,对谭子锋而言是一段宝贵的经历,在其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支医帮扶期间,他学会了在有限的医疗资源条件下制定最优诊疗方案,锻炼了自己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与当地居民和医护人员的相处,让他感受到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差异,开阔了眼界,更提升了与患者沟通的能力;从当地医护人员身上,他也学到了他们对工作的坚守与热情,激励着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

谭子锋积极参加当地义诊活动


支医工作进入倒计时,谭子锋倍加珍惜这仅剩的时光。他计划进一步深化帮扶成果,助力西部儿科医疗事业长远发展。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互联网 + 医疗健康” 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地域限制,建立远程医疗平台,开展远程会诊、远程教学和远程培训,让优质医疗资源能够更便捷地惠及帮扶地区的患儿。另一方面,他将继续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当地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方案,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继续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师带徒”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组团式”帮扶医疗专家人才“传、帮、带”作用,持续加强帮扶医院人才队伍建设,为沿河儿科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谭子锋在支医帮扶期间获评“先进个人”


谭子锋跨越山河,用仁心仁术守护着当地儿童的健康。他的支医之路,是对医者责任的深刻践行,是人间大爱的传递,更是粤黔东西部协作成效的生动诠释。他怀揣着炽热的初心,奔赴千里之外,希望能以实际行动,为这片土地点亮更多希望。

(来源:宜居石龙)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领导之窗

交流与合作

投稿说明

友情链接

贵州微联盟
贵阳晚报
贵阳晚报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
版权声明
小程序
公众号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2022004291号 技术支持:贵州微联盟信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