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为药引,仁术作良方” 是始终的遵循。自穿上白大褂,药碾转动的声响里,便承载着生命相托的重量,“立仁心、研岐黄、践初心” 这九字,从入行誓言化为日常诊疗的准则。
总记得第一次独立问诊时的忐忑。面对患者期盼的眼神,突然读懂“立仁心”不是一句空话。它是耐心听完老人絮叨的病痛,是握住紧张患者微凉的手说“别怕”,是在深夜临床科室里,先抚平家属的焦虑再讨论病情。仁心是底色,让每一次诊疗都带着温度,让冰冷的器械也藏着柔软。
与聋哑患者术前用“笔”沟通交流
行医越久,越懂初心藏在那些细微处:是患者康复后送来的锦旗上写着“妙手回春,解我后股之忧”,是看到多年顽疾患者终于摆脱便血困扰时舒展的眉头。这初心,正是“大医精诚” 里“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赤诚,是无论行医多久,都敬畏每一寸肌肤的生命之力。
为HIV患者行急诊手术
如今,再看“怀德志、精医术、承使命”,更觉这是从“初心”到“使命”的延伸。怀德志,是让医德成为行医的指南针,不为外物所扰;精医术,是深知医学无止境,永远保持学习的热忱;承使命,则是把个人的从医路,融入守护大众健康的洪流中。从穿上白大褂的那天起,我们便在“仁心”与“仁术”的修行里,践行着最初的承诺,也传承着医者代代相续的使命。这条路或许辛苦,但每当看到生命重燃光彩,便知所有的坚守都值得。
(供稿:玉屏侗族自治县中医院医务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杨波)
编 辑:周 岩
二 审:文 叶
三 审:高学军